“小燕子”飞过 许下春天的约定

· ·

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。山水之城黄石,因为《小燕子》传唱千里而声名在外,更是因为她的温暖人心,让飞过此地的“小燕子”,对这里的春天念念不忘,在心底深处,默默许下与“钢的城”的约定:总有一天,会再来黄石,再续情缘。  

“黄石是一座温暖的城市”  

没来过黄石之前,汪金汉对于黄石的认知,就是“钢铁和矿冶”。  

今年34岁的汪金汉是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的一名老师,在黄石短暂待过一段时间,实地感受之后,他对黄石的印象改变了:“这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。”  

那一次,汪金汉从黄石北站下车后,搭乘出租车路过磁湖,瞬间被磁湖的美吸引了,“有很多人在磁湖岸边健身、散步,人们的悠闲自得和美丽的湖光山色相得益彰。”在汪金汉眼里,这座城市让人觉得惬意。  

“出租车司机看我是外地人,热情又耐心地回答我一个又一个问题。”被黄石人盛情以待的汪金汉,逛了逛黄石的大街小巷,品尝了黄石特色美食。  

新华社专题聚焦《〈小燕子〉唱起地,不只是“钢的城”》,让汪金汉深有感触:“黄石的矿冶历史悠久、文化底蕴深厚,充分挖掘自身特色,坚持自身发展定位,明天会更好。”  

“有机会再来黄石看看”  

2019年,音乐纪录片“《时光的旋律》(第二季):为祖国歌唱”在全国范围内开拍,多路摄制团队分赴全国各地,精心制作影视作品。其中,湖南经视的编导袁维维所在团队将目光聚焦黄石,前来深度挖掘儿歌《小燕子》的故事。  

当年夏天,袁维维和团队成员一起,先后走访了磁湖、湖北师范大学、黄石国家矿山公园、黄石港万达广场、黄石摩尔城等地。袁维维发现,黄石有着独特的魅力,市民生活既安逸又幸福。人们喜欢在江边吹着风,听着码头上轮船的汽笛声,眺望着远方的长江大桥,带着宠物在江滩公园散步……  

“今天的黄石,城市发展取得了产业转型、科技创新、社会治理、生态修复等方方面面的成绩。”袁维维说,在她的认知中,无论是土生土长的黄石人,还是在黄石呆了几年的大学生,或是被“新黄石人”计划吸引过来的外地人,都乐意融入这里,这座城市越来越有吸引力。  

看了新华社报道《〈小燕子〉唱起地,不只是“钢的城”》,袁维维对黄石的转型发展变化,表示由衷的高兴,“我先许下一个约定,有机会一定再来黄石看看。”  

“希望更多人领略黄石的美”  

2014年,安徽人李佳蓓考入湖北师范大学,毕业后在黄石工作近五年,后来回到家乡安徽宣城教书。  

“记得刚读大学的时候,最繁华的地带是国贸周边,后来摩尔城、黄石港万达广场的建成,让黄石的商圈更多元。现在团城山万达广场、有轨电车建成,黄石人吃喝玩乐的选择更多了。”李佳蓓介绍,在华新1907文化遗址公园,她触摸到了黄石的矿冶文化;在黄石规划馆,她领略到了黄石日新月异的变化;在黄石科技馆,她感受到了科技创新对人们生活的改变……  

“虽然我现在不在黄石工作了,但黄石有我的经历和故事,有我美好的青春回忆。我真心期待这座城市未来更美好,希望能有更多人领略黄石的美。”李佳蓓说。  

“一定会有再见的时候”  

“今年母校50周年校庆我一定要回去看看。”来自安徽合肥的龚雨洁,是湖北师范大学2022届毕业生。在黄石生活了4年,她对黄石有着割舍不掉的情感。  

大一时候起,龚雨洁就和室友一起开始探索黄石。在节假日和闲暇时光里,她和室友到团城山公园租游船畅游磁湖,到江滩公园放风筝,一起爬上月亮山看日落……“我们去过黄石的很多地方,感觉这是一座让人舒适的城市。”  

在黄石的四年,龚雨洁见证了黄石的飞速发展。学校东二门的湖滨大道上,悄然建起了一座桥梁,交通不再拥堵;到摩尔城购物时,发现城区道路越来越干净;团城山万达广场开业后,她出游的选择更多了……  

去年,大学毕业后,因为父母的原因,龚雨洁最终还是选择回到了家乡合肥。“当时心里特别不舍。”龚雨洁说,毕业时看到校门口的有轨电车已经快建好了,遗憾没能成为第一批乘客。从东大门到东二门这一条街,充满了烟火气息和温暖的回忆。“在离开的那一刻,我告诉自己,一定会有再见的时候。”  

(记者 彭金 陈子才 刘舒晨 潘静茹)

分享海报

您现在浏览的是:生活周报点击返回首页

Copyright ©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生活周报 版权所有  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:hahaurmine@foxmail.com

扫码联系
微信投稿

长按图片保存到手机

“小燕子”飞过 许下春天的约定

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。山水之城黄石,因为《小燕子》传唱千里而声名在外,更是因为她的温暖人心,让飞过此地的“小燕子”,对这里的春天念念

正在为您获取最新数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