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香氤氲产业兴

· ·

记者 彭金  

龙港南依幕阜山脉,北濒富河上游,山川毓美,物产丰富,得天独厚的地形地貌为优质茶叶的生长创造了绝佳的地理环境。  

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,龙港镇因地制宜走绿色发展道路,围绕“一片叶子”做文章,发展茶山4000余亩。金竹尖山上,满目青翠;富水水库旁,苍翠葱茏……如今,这片叶子融入了龙港的土壤,美了乡村、富了村民。  

好山好水出好茶  

位于龙港镇东南端的金竹尖,处于鄂赣边界,素有“一脚踏两省,两眼观四县”之称,海拔677米,为龙港境内最高峰,常年云雾缭绕,盛产优质绿茶——金竹茶。  

据石下村党支部书记张绪钧介绍,金竹尖的优良品质与此处的地理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,土层有机质含量高,有利于茶树生长。金竹尖空气湿度大,降雨多,光照短漫射光多,茶叶不易老化,持嫩性好,香气更高,茶味更鲜爽。加上当地村民有种植茶叶的传统,为发展茶叶种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,孕育出了金竹茶。  

好山好水出好茶。金竹尖产出的绿茶品质上乘,多次获得地区级以上的名优茶荣誉,1987年至1989年获省茶叶学会名优茶评比的优质奖,1990年获省“陆羽杯”银质奖,1991年获杭州国际茶文化节名茶称号,1994年获中国首届农业博览会银奖,1995年获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……  

茶山焕发新活力  

上世纪90年代,本应欣欣向荣发展的金竹茶却一度按下了暂停键。“茶是好茶,但是采茶和制茶的收入不高,村民们都不愿意干这活了。”石下村村民张远松回忆说。  

茶场渐渐荒废,金竹尖变成了茅草山,频发的山火烧毁了不少茶树,茶园。  

直到2018年,这座茶山才焕发出新的生机。  

石下村依托山场资源,引进德仕宝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,成立龙港茗峰茶叶专业合作社,以当地传统茶叶产业为主体,改进品种、工艺和经营模式,打造新型田园综合体。  

德仕宝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、总经理刘合毅,此前和妻子一起在广东发展印花材料、地产和纺织产业,生意红火。但作为龙港镇人,他始终牵挂着家乡的发展。几经考察后,他决定返乡开发“金竹尖”茶叶,并投资建设金竹尖生态旅游开发项目,开辟出一千余亩茶叶基地。  

经过4年多的开发,刘合毅在金竹尖茶场原有绿茶的基础上,不断选种、培育,打造“金竹云雾茶”品牌,并引进新的红茶品种,打造“金竹红”品牌。利用“土壤地力提升、有机肥运筹、配方施肥和生物控虫”模式,实施茶叶生产绿色、高效、优质与环境保护相统一,打造种茶、制茶、售茶“产业链”。  

为严格把控茶叶质量,刘合毅对茶叶的采摘有着非常精细的要求,要求采摘一芽一叶初展的健壮芽叶,不采对夹叶、病虫叶和冻害叶,并要做到轻采轻放,防止芽叶损伤。在制茶工艺上,则是经过机器杀青、揉捻、炒二青、理条整形、足干、剔去片末等重重工序,方能得到质量上乘的“金竹云雾茶”。  

做大做强茶产业  

在龙港镇,每座茶山有不同的景,每片茶叶有不同的味。  

沿着106国道北上,富水水库旁坐落的是富安白茶基地,这里一行行茶树整齐排列,蔚为壮观。  

2016年,阮家畈村民肖本勤开始谋划打造生态农业。经专业机构检测,富水水库旁凤凰山的土壤不仅适宜白茶生长,还富含微量元素硒。当年10月,肖本勤和浙江安吉商人闻公明一拍即合,当即决定在此发展白茶产业。很快,凤凰山上的茅草被清除,山地得到修整,肖本勤和闻公明从浙江安吉引进优质白茶品系、人才、技术、资金和现代制茶系列设备,建成股份制企业——湖北富安茶叶有限公司,一个面积达1500亩的富安白茶基地,在阮家畈的荒山上建了起来。  

“我们白茶的品质,在安吉市场很有竞争力。”肖本勤介绍,今年清明期间,整个白茶基地产出共计2100斤茶叶,已经销售一空。  

距离阮家畈村不远处,渡口村也立足自身山地资源优势,借鉴富安白茶基地经营模式,端起“绿饭碗”吃上了“生态饭”。2021年9月,500亩茶苗在渡口村六坪山生根,等到茶苗长成,预计每年能产出1000斤茶叶。  

茶产业提质增效的同时,龙港镇也加快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,推动乡村道路修建,促进石下田园综合体项目、界首鸿峰桃源文旅项目、汪家垅三产融合项目等农旅融合发展项目落地,乡村面貌焕然一新。  

“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,我们将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,发展好茶产业,帮助村民致富,助力乡村振兴。”张绪钧说。

分享海报

您现在浏览的是:生活周报点击返回首页

Copyright ©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生活周报 版权所有  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:hahaurmine@foxmail.com

扫码联系
微信投稿

长按图片保存到手机

茶香氤氲产业兴

记者 彭金龙港南依幕阜山脉,北濒富河上游,山川毓美,物产丰富,得天独厚的地形地貌为优质茶叶的生长创造了绝佳的地理环境。依托丰富的生

正在为您获取最新数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