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百年特钢基业长青

· ·

百年征程波澜壮阔,百年初心历久弥坚。今年5月,大冶特钢迎来“大冶钢铁厂党支部”成立100周年和建厂110周年的双重喜庆。  

在党的领导下,百年大冶特钢炉火生生不息。从中国第一炉电渣钢到第一根极薄壁高温合金旋压管,从第一个飞机用高温合金涡轮盘,到第一根轧制的飞机大梁(毛坯);从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,到神舟系列飞船上天、“嫦娥”奔月,再到“天宫一号”发射升空,大冶特钢均提供了关键部件的用钢。  

回首峥嵘岁月,企业发展史背后,隐藏着大冶特钢屹立百年的“秘诀”。  

红色基因铸就企业发展“根”与“魂”  

《共产党宣言》《新青年》《工人周刊》……在中信泰富特钢党史馆的玻璃橱窗里,一本本泛黄的线装书整齐摆放成行。在络绎不绝的参观者面前,它们试图讲述着那个时代留下来的红色故事。  

100多年前,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。党的革命先驱开始四处奔走呼号,在东楚大地上传播起进步思想。  

1921年秋,受恽代英、林育南发起组织的革命团体“共存社”委派,林育英化名李福生,以汉阳钢铁厂翻砂工人的身份,来到大冶钢铁厂(大冶特钢前身),传播革命火种。在他的影响下,觉醒的工人在这里建立了60余人的学习小组。  

“《共产党宣言》《新青年》《工人周刊》等刊物,正是林育英当时用来传播革命思想的书籍。”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总经理蒋乔表示,在学习中,工人们受到了教育和启发,开阔了视野,提高了觉悟,解开了思想上长期未解开的疑团,看到了希望,坚定了革命信念。  

1922年2月,林育英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委派做黄石港石灰窑的党代表。在他的领导和教育培养下,大冶钢铁厂工人仇国升、刘敢生、林家庆等于同年3月12日第一批加入中国共产党,并组建了黄石地区第一个党的“基本组织”——中国共产党大冶钢厂组。  

自党在大冶钢铁厂建立第一个党组织后,上级党组织以大冶钢铁厂为基地,进一步把党员的发展工作推向周边工矿,鄂东南地区的革命烈火呈现燎原之势。大冶钢铁厂一时间成了鄂东南地区当时的革命运动中心,各地区、各方面党的组织纷纷建立,形成了轰轰烈烈的革命高潮,奠定了中国特钢强大的红色基因。  

党组织的成立既在中国“钢铁摇篮”播下了革命火种,又铸就了百年企业发展的“根”与“魂”。“红色成为我们企业最亮的底色。”在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钱刚看来,一部企业百年发展史,就是一部加强党的建设的历史。“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,始终坚持听党话、跟党走,几代特钢人立足于这片热土不懈奋斗,作出了极不平凡的贡献。”  

传承为国担当的“红色工匠精神”  

红色基因只有在代代相传中才能焕发光芒,价值坐标只有牢牢锚定才不会迷失方向。从此,红色基因蕴藏、凝聚在一代又一代大冶特钢人的血脉中,不断传承、发扬和升华。  

新中国成立初百废待兴,党中央作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,开启了中国现代钢铁工业发展的新纪元。  

“一五”时期,大冶钢厂进行了大规模技术改造,开始了新中国第一个特殊钢厂的建设。1953年、1958年毛泽东两次视察大冶钢厂,留下了“办大办好”的重托。  

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,冶钢开始生产特殊钢,开发出国家急需的“超低碳不锈钢”,在世界上首次运用轧制办法生产出不对称飞机大梁毛坯;在自制设备上成功轧制高温合金旋压管,为“东方红一号”提供发动机关键部件用材料……  

20世纪70年代,冶钢生产的耐高温大口径超薄无缝钢管,为中国卫星的发射立下了汗马功劳,还以独特工艺生产出汽车用“单面双槽弹簧扁钢”。  

20世纪80年代,冶钢率先在国内建成第一条完整的轴承钢生产线,年产量达到15万吨,成为中国最大的轴承钢生产基地。共获得“国字头”质量奖三个,其中包括G20渗碳轴承钢和GCr15高碳铬轴承钢两个金质奖和单面双槽弹簧扁钢银质奖,还有16个部优产品和15个省优产品。  

从“钢铁摇篮”到“特钢领袖”,究竟是什么推动了大冶特钢由小变大、由弱变强?问题的背后,蕴藏的是大冶特钢人为国担当、精益求精的“红色工匠精神”。  

在大冶钢厂炼钢车间,走出了曾享誉全国冶金战线的“独脚铁人”缪国胜。为了给国家多炼钢,他和工友们一起,发扬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,改造了几座电炉炉壳,在电耗不增加、冶炼时间不延长的条件下,使每座电炉的生产能力比过去提高了一倍以上。从1960年到1980年,缪国胜连续3次被评为湖北省劳动模范,多次被选为党代表出席全国冶金工业学大庆会议,获得“全国冶金战线学大庆标兵”称号。  

在大冶钢厂冶炼炉旁,走出了新中国第一个“三八”女子炼钢班。炼钢班自组建以来,炼出了60多种特殊优质钢,多次被评为省、市先进集体,两次受到全国妇联表彰,被命名为全国“三八红旗”集体。  

从种下红色基因的那一刻起,在党组织的引领下,一代代大冶特钢“红色工匠”传承实业报国、建设钢铁强国的情怀担当,用执着和坚守写就奋进答卷,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不竭动力。  

“把党员培养成骨干,把骨干发展为党员。”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党委工作部部长李旭说,大冶特钢大力弘扬“红色工匠精神”,把发展党员重点放在企业管理、销售、研发、技术、生产等生产一线,通过抓好“三会一课”、开展“党员示范岗”“党员责任区”等实践活动,推进“一支部一品牌”建设,充分发挥着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。  

听党话跟党走奠定企业百年基业  

百年企业发展道路上,从来不是一帆风顺。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,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,大冶特钢不仅“特”字不再明显,而且设备老化、产能低下等国企共性问题逐渐显现,经营业绩连续出现亏损,逐步陷入困境。  

2004年,大冶特钢成为中信大家庭的一员。2019年“大冶特钢”融入“中信特钢”,由过去的“老字号”变成“国字头”,由“个体”变为产业链“整体”,成为中信泰富特钢五大特钢制造基地之一。  

通过导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,坚持特钢发展方向,实施技术改造,大冶特钢不断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,一举走出困境并步入发展快车道,先后建成棒材、无缝钢管、特冶锻材“三大基地”;产品广泛用于港珠澳大桥、“天眼”FAST、C919“大飞机”、运20“大运”、鲲龙“AG600”等大国重器和超级工程,彰显了中国制造崛起的“大冶特钢”力量。  

高品质的特钢是科技炼成的,它让百年老厂焕发出青春新活力。而在党的旗帜引领下,中信泰富特钢正奋进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。  

上下同欲者胜,以上率下者强。在中信集团的指导和支持下,中信泰富特钢深挖红色资源、激活红色引擎,不断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改革发展胜势,在建功国之重器、攻坚“卡脖子”难题、保障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安全等方面取得一个个新突破,在提高发展质量效益、持续做强做优等方面实现一次次新跨越,为中信泰富特钢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。2021年,中信泰富特钢党委获评“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”,成为企业传承红色传统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有力证明。  

近年来,中信泰富特钢坚持以引领特钢发展为己任,推动原创技术研发。企业以市场为导向、以客户为中心,坚持走发展特种新材料与先进材料的差异化竞争之路,助力保障国家对关键特钢材料的需求,发挥科研创新平台优势,实现关键共性技术与先进材料的突破和引领。  

统计显示,2022年中信泰富特钢获得授权专利354项,发明专利107项,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721项,发明专利391项,并有6项授权的国际发明专利,参与18项国家、行业、团体标准修订和起草,全年开发新产品252万吨,研发支出38.5亿元,同比增长10.4%。  

如何让大冶特钢这样的百年企业长盛不衰?在“中共大冶钢铁厂支部”成立100周年纪念活动上,钱刚的一席话会给人们带来更多启示:“从‘钢铁摇篮’到‘特钢长子’,再到‘特钢骄子’的成长历程,正是红色基因的精神伟力,正是一代代特钢人的传承与发展,正是我们始终坚持听党话、跟党走,才成就了我们的百年鼎立。”(胡波)

分享海报

您现在浏览的是:生活周报点击返回首页

Copyright ©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生活周报 版权所有  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:hahaurmine@foxmail.com

扫码联系
微信投稿

长按图片保存到手机

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百年特钢基业长青

百年征程波澜壮阔,百年初心历久弥坚。今年5月,大冶特钢迎来“大冶钢铁厂党支部”成立100周年和建厂110周年的双重喜庆。在党的领导下,百

正在为您获取最新数据